尊敬的朱杰、马云谦委员:
您提出的《{web_name}:加强预制菜监管守护群众舌尖上安全》的提案已收悉,非常感谢您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与重视,这一提案对我们加强预制菜监管工作具有极大的启发和推动作用。经研究,现答复如下:
一、已开展的监管工作
1. 明确监管标准与范围:依据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的《{web_name}: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》,我们明确了预制菜的范围界定,即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,不添加防腐剂,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,加热或烹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,不涵盖主食类食品。这为监管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标准,使我们在执法检查中有据可依。
2.加强日常监督检查:执法人员深入辖区内的预制菜商场超市、农贸市场以及餐饮服务单位等重点场所,全面检查预制菜经营单位。重点检查其是否具备合法资质,产品包装是否完好无损,品名、配料表、生产日期、保质期、储存条件、菜品重量等信息是否完整清晰标注,以及预制菜在储存、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和包装材料是否合规等。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,如部分小型超市存在预制菜未按规定温度储存的情况,我们立即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,要求其限期整改,并进行复查,形成监管闭环,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。
3.加大抽检力度与风险监测:定期组织开展预制菜监督抽检工作,对不同品牌、种类、来源的预制菜进行随机抽样检测,检测项目包括微生物指标、重金属含量、食品添加剂使用等。
4.禁止预制菜进入校园。开展“校园餐”专项整治,校园食品实行配送制度,每周定期配送食材,严格执行预制菜不准进入校园的规定。定期开展大宗食材配送企业检查,确保师生食品安全。
二、存在的问题与挑战
1.标准体系尚不完善:虽然国家已明确预制菜范围,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《预制菜》仍在研制过程中,目前预制菜生产主要依据各类地方标准、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,这些标准在指标设定、检测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,导致监管过程中缺乏统一、权威的标准依据,影响监管的一致性和准确性。
2.监管力量相对薄弱:随着预制菜产业的快速发展,预制菜生产经营单位数量不断增加,监管对象日益繁杂,而基层监管人员数量有限,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,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监管需求。例如,在一些偏远乡镇,监管人员既要负责众多食品经营单位的日常监管,又要应对预制菜等新兴业态的监管任务,工作压力较大,监管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一定限制。
三、下一步工作计划
1.完善标准体系建设:密切关注国家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研制进展,待标准发布后,及时组织监管人员、从业人员等进行学习培训,确保标准有效实施。
2.强化监管队伍建设:加大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,定期组织开展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专题培训,邀请专家授课,学习最新的监管政策、标准规范和检测技术,提升监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。合理调配监管资源,充实基层监管力量,探索建立网格化监管模式,将监管责任细化到具体人员,实现对预制菜生产经营单位的全方位、无死角监管。
3.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:进一步加强对预制菜生产经营企业的宣传教育,通过举办食品安全培训班、发放宣传资料、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讲座等形式,强化企业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。督促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,严格落实进货查验、追溯体系建设等制度,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,加强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,确保预制菜生产经营全过程符合食品安全要求。对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企业,依法依规严肃查处,并通过媒体曝光,形成有效震慑。
再次感谢您对预制菜监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,我们将不断努力,持续加强预制菜监管力度,切实守护好群众舌尖上的安全。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。
(联系人:邢显章,电话:0914-5322327)
{web_name}市场监督管理局
2025年6月16日
抄送:县政府办公室,县政协提案委员会。